2012年5月6日 (日)
在小b 出世不久,已經發現了她有「頭泥」
但她出世時已經頗多頭髮,我們一直以為頭泥面積很細
那時我們估計大約是一元硬幣左右大小
直到早幾天小b 剃頭後,才知道原來並不小,幸好不嚴重
頭泥 (又俗稱 "乳痂"),醫學名稱是「脂溢性皮膚炎」(Seborrhoeic dermatitis)
是初生嬰兒非常常見的皮膚炎, 屬良性,但至今仍不知道成因
可能與部份嬰兒頭皮的油脂分泌特別旺盛,混合脫落的皮膚細胞
於是形成許多黃色的頭皮屑,在頭皮積聚並結成厚厚的硬塊
通常於嬰兒出生後數周出現,黃綠色的結塊可見於頭、面、前胸及耳仔等位置
此病主要影響外觀,不會危害嬰兒的健康,嬰兒一般到六個月大時頭泥便會自動消失
頭泥跟細菌感染無關,亦非濕疹,一般來說不用治療
如果發覺嬰兒的頭泥嚴重,可先用橄欖油輕輕按摩患處後,才替嬰兒洗頭
亦可用含有防真菌成分的嬰兒洗頭水替嬰兒洗頭,用時先倒少許洗頭水於自己手上揉搓
然後慢慢按摩嬰兒患處,再用水沖走洗頭水,如是清洗一段時間後,患處便會慢慢痊癒
(以上資料來自健康院、明報和蘋果日報)
其實頭泥真的是很普通及常見的皮膚炎
不過,奶奶卻說這些叫做「扭計漬」,意思是小b 會很頑皮 =-="
當然我不相信這些古老說法,可是聽起上來很不爽
所以我每次都不厭其煩地糾正她:「這是頭泥,皮膚炎的一種」
可是,老人家就是這樣,總覺得自己那套是對的
昨天要上班,把小b 交給媽媽照顧
媽媽知道小b 有頭泥,便向相熟的護士及同事請教
她們教媽媽用白米磨碎,加點水,在患處上輕輕按摩
當晚看小b,她的頭泥的確好多很多很多
晚上,媽媽在替小b 沖涼前再按摩多一次
小b 的頭泥都沒有了,很好!!! ~~ ^^
2012/08/29